Search


20151013
家長觀念的轉變—我的孩子怎麼突然會玩了

  • Share this:


20151013
家長觀念的轉變—我的孩子怎麼突然會玩了

孩子一進治療室,隨之而來的就是被治療師要求坐在椅子上—等待,我想這時家長心中一定覺得很納悶,我們不是來玩遊戲的嗎?為什麼一進來就要被要求坐在位子上,更搞不懂得是,治療師會問孩子一些根本來不及回應或是完全不知怎麼回答的問題,整個過程有點像似在答非所問、雞同鴨講般,當家長還來不及思考治療師的目的時,就又聽到治療師要求孩子開始出發,出發去拿東西,出發去收拾東西,出發去搬東西,出發站在輪胎上…,總之就是出發去執行一些簡單的任務,當讓孩子出去晃了幾下後,治療師就又很快的要求孩子”回來坐椅子”,就這樣反反覆覆好幾回後…家長逐漸感到更多的疑惑,這就是我們要的遊戲嗎?這是我們要互動嗎?
好不容易熬到上課結束了,想聽聽治療師怎麼說,等到的是治療師劈頭就說了這段話”這系列的課程一開始不是以遊戲為主,而是先以能力提升為主,同時要讓孩子懂活動的概念”,心中不禁有點小失望,然後就聽治療師分析每為孩子的現況與未來要進行的目標,初期的幾次課程,家長們也就慢慢忘了剛來上這堂課程的目的--提升孩子遊戲功能,逐漸轉為以尋求提升個人能力導向為宗旨,然而治療師在這前幾次的過程中也不再特意提醒家長最初的目的在哪,就單純的說明今天的課程目標、孩子的優劣勢、孩子進展的能力、回到家可以進行什麼樣的作業、甚至是回應家長的問題。
隨著幾次的課程進行,家長開始感受孩子的進步,覺得孩子似乎變了,但又說不出來孩子是怎麼改變,總覺得似乎與這系列的課程有關,但又說不出真實的感覺。然而,當這系列的課程進行到中段時,治療師突然改變了作法,開始玩遊戲,突然之間,發現孩子們怎麼會玩了,彼此間也開始有很多的互動,隨著孩子的互動與遊戲技巧逐一增加時,對於以往不真實的感覺,終於有更貼切的認識,原來我的孩子是真的進步了,他真的是在跟同學玩遊戲……
這課程是一系列的主題課程,只是這主題不是以活動或是遊戲項目來制定,而是以孩子的單一能力來界定,一次一個目標,一個目標一項能力,隨著活動的次數增加,孩子懂得活動概念及課堂規則後,我們再慢慢將每個目標每項能力串起,逐漸形成進行遊戲及社會互動的條件,當這些條件都具備了,您就會發現孩子突然會玩了,會互動了,當您仔細回想這一系列的活動內容,您會發現看起來沒有相關的活動,事實上彼此是環環相扣,等到您發現時,孩子已經在自然的狀態下成長了很多。
我常說遊戲與訓練就像是個天秤兩端,一端是遊戲,另一端是訓練,當孩子能力不足時,我們就必須往訓練的方向移一點;當孩子的能力提升時,我們就再把天秤的方向往遊戲傾一點,在就這樣來來回回之間,您將會發現孩子變得很不一樣。


Tags:

About author
兒童發展評估與諮詢、情緒行為處理、社會人際關係、注意力與學習能力、動作訓練、語言訓練、認知訓練、感覺統合與遊戲課程
一位擅長處理特殊孩子的專職小兒職能治療師在這說說"我怎麼處理特殊需求孩子"
View all posts